这些皮囊扎在一起,编成筏子。小皮筏可从青唐城直航而下,一般可装载一千斤的货物。
中型皮筏由80-100个皮囊编组而成,4-5名水手,可装两三万斤,也就是250斛以上的粮食,抵十辆大马车,但只能从兰州顺流而下。
大皮筏,由多个中小型皮筏编成,中间用十数根木杆连接固定,四角各设大木桨一只,有16-18名水手,运载能力几乎可以和漕船相提并论。
皮筏非常适合长途货运。到目的地后,将皮筏内的气放掉,直接走陆路返回出发地,再行装运。或者干脆将牛皮卖掉,回去后再制作新的皮筏。
兰州如今就有不少人这么干。木筏运货,货物交给客人后,筏子拆解卖掉。皮筏也差不多,赚两趟钱。
而木材、牛皮、羊皮,其实也是青唐、兰州一带的主力出口商品。现在当地的种植业也渐渐起来了,肉脯、奶酪、驼毛也开始大量往下游运输——至于羊毛,因为毛短,粗硬,不好用,清理起来也麻烦,没有什么销路,除非培育出一种更好的绵羊。
木筏、羊皮筏、牛皮筏、漕船、驮马、骆驼、马车,几乎所有交通工具都用上了。大量水手、民夫从各地汇聚而来,战争,在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时候,打的其实是后勤。
邵大帅的运输成本并不算太高,李克用呢?
汇集
山风拂过溪涧,吹皱了一汪池水。
野利经臣回了一趟山里。
在山下当了几年官,愈发不习惯山上的生活了。
山下有宽敞明亮的大宅子,有好吃的饭食,有热闹的坊市,有来自各地的奇珍货品,还有各色各样的人可以交流……
从山下回到山上,就像从新居里回到破败的老屋,到处都弥漫着一种腐朽陈旧的气息。
怪不得下了山的健儿很少有回山上的!
看着汇聚过来的野利氏分支部落头人,野利经臣懒得和他们废话了,只想赶紧办完事,然后回山下品着香茗,看着天边的晚霞,优哉游哉地过着富贵闲人的日子。
年纪大了,就这点追求。
“不用我多说了吧?大帅有令,横山党项出丁一万。着落在野利氏这边,便是五千人了。各部分一分吧,凑足人头。”野利经臣掸了掸座椅上不存在的灰尘,然后坐下道。
横山党项,其实还是有点章法的,不是那种愚昧透顶的部落。而且在归顺灵武郡王后,文明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。
理蕃院的正副主事是野利经臣和没藏庆香,但中下层僚佐全是唐人。这些官员时不时上山,帮着各部头人统计粮食收成、牛羊数量,顺便记录个大概的丁口数量。
大帅有令:“横山、平夏、河西三党项,凡有男孩,长至十岁均需登记。”
根据光启末最新一次整理,横山党项三大族群,即以野利氏为首的东段族群、以没藏氏为首的浑州川族群、没有大部落的东山党项族群,共有十岁以上男丁十一万余口,其中成丁九万口。
这九万成丁,就是邵大帅的兵源之一。
山上的人口,很多年没增长了!明明没有外敌,内部仇杀也渐渐销声匿迹,人丁为什么没有增加?
野利经臣是懂其中道道的,但他不想说。头人们也是懂的,迫于现实,也不想说。
“兀卒既有令,自然遵从。”
“这次打哪个?可有财货拿?”
“是啊,每次都抢的牛羊皮子,不想要这个了。”
“抢些金银器吧,上次在山下看了不少,比人头酒器好看多了。”
将吵吵嚷嚷的头人们都轰走后,野利经臣又去了趟茶山。
这是野利氏最大的财源,和部民一样,是野利氏立足朔方的根本。
儿女姻亲,对邵树德这样的枭雄来说,不足为恃。
野利经臣看得很清楚,女人只是邵树德享乐的工具,或者是巩固权势的工具。要想成为独孤氏、长孙氏那样的豪族,野利氏必须要体现出更大的价值。
茶山铁矿和数万部民,缺一不可。
丘陵下响起了一阵阵的马蹄声,那是前往各附庸部落传令的亲信。
※※※※※※
山塬上,一骑驻马。
刺耳的铜锣声响起,惊动了正在整治皮子的山民。
“兀卒点兵,你部出五十人,速速带上荞饼,随我下山。”
“可要带器械?”
“不带器械你怎么打仗?别废话了,弥药王的子孙,即便再武勇,也需要长矛和弓箭。”
“这次打哪里?我家里缺头牛。”
“草原上有的是牛。抢一头犍牛回来,拿去跟人换小牛,靠你自己本事!”
“走,早等不及了。”
※※※※※※
涧泉边,大群髡发汉子拎着锄头、钉耙冲进了家中。
“快,把弓梢拿来,还有弦。”
“这条弦不能用了,换一条。再拿一条吧,省得坏了没处换。”